在全球數字資產的浪潮中,一個長期由美元穩定幣(如USDT、USDC)獨霸的賽道,正迎來結構性的轉變。據悉,日本金融廳(FSA)最快將於今年秋季,正式批準其境內首款與本國法定貨幣掛鉤的數字貨幣——日元穩定幣JPYC的發行。
這不僅是日本在數字金融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更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預示着一個由多個主權法幣支持的、多元化的全球穩定幣新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從東京到香港,再到首爾,亞洲主要的金融中心正在集體覺醒,紛紛爲本國法幣的“數字化身”鋪平道路。
這股由各國監管機構親自引導的浪潮,其最終目標可能不僅僅是重塑國內支付,更劍指當前全球跨境支付的霸主——SWIFT系統。一個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正在崛起,SWIFT真的要慌了嗎?
日元穩定幣
此次搶得頭香的,是來自東京的金融科技公司JPYC Inc.。根據計劃,該公司將於本月內完成“資金移轉業者”的註冊程序,並主導推出首款完全合規的日元穩定幣。
JPYC將嚴格維持“1日元=1 JPYC”的固定價值。其背後的信心來源,是完全透明且受到嚴格監管的儲備資產。與主流美元穩定幣類似,JPYC的儲備將由高流動性的優質資產構成,主要包括銀行存款和日本政府公債(JGBs)。這意味着市場上流通的每一枚JPYC,都有等值的真實日元資產作爲支撐。
JPYC的獲批,完美體現了日本在金融創新上“先監管,後發展”的審慎路徑。日本於2023年5月正式修訂了《支付服務法》,首次將穩定幣納入支付工具進行管理,並明確規定發行主體僅限於銀行、信托公司以及持牌的資金移轉業者。這種做法,與部分國家“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截然不同,它將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置於首位,爲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長久以來,即便在日本市場,流通的也主要是境外的美元穩定幣。JPYC的問世,將歷史性地打破這一局面,爲日本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一個以本國貨幣爲基礎的、更具信賴度的數字支付和結算工具,這對於鞏固日本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金融自主性,意義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JPYC的影響力,遠不止於支付領域。其發行公司代表岡部典孝(Noritaka Okabe)敏銳地指出,日元穩定幣的崛起,甚至可能對日本龐大的國債市場帶來深遠的變化。這個邏輯鏈條十分清晰:穩定幣發行規模的擴大,意味着其背後儲備資產池的同步增長。由於JPYC將日本公債作爲核心儲備資產之一,其發行量越大,對日本公債的需求就越強。
岡部典孝以美國的經驗爲例:全球最大的幾家美元穩定幣發行商,如Tether和Circle,早已是美國國債的巨型買家。它們爲了維持儲備,購入了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無形中成爲了美國政府融資的重要支持力量。
岡部直言:“JPYC很可能將在未來大舉買進日本公債。”這爲日本國債市場引入了一股全新的、來自數字金融領域的機構買盤力量。這股力量有潛力幫助穩定甚至壓低日本國債的殖利率,從而降低政府的融資成本。反之,那些在穩定幣發展上落後的國家,可能會因爲錯失了這類新型機構的需求,而面臨國債殖利率上升的壓力。這也解釋了爲何包括日本在內的衆多國家政府,正從國家貨幣政策的戰略高度,加速推動穩定幣的監管與框架建設。
亞洲集體覺醒
日本的行動並非孤例。放眼亞洲,一場圍繞穩定幣的監管競賽早已拉開帷幕。中國香港已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其《穩定幣條例》,該條例並非要禁止USDT、USDC等境外穩定幣的流通,其監管的核心對象,是在香港發行或與港元掛鉤的穩定幣。這清晰地表明,香港的目標是成爲全球穩定幣的“合規樞紐”,爲那些尋求在清晰法律框架下運營的穩定幣發行商,提供一個理想的註冊地和運營中心。
與此同時,韓國也正在加緊制定其穩定幣法案,預計將在今年10月推出。這顯示出,在東亞的主要經濟體中,建立本土法幣穩定幣的監管框架,已成爲一種共識。
當日元、港元、人民幣以及未來可能的韓元等穩定幣,都在各自的合規框架下蓬勃發展時,它們共同編織出了一張全新的全球支付網絡的藍圖。而這張藍圖的潛在競爭對手,正是統治了全球跨境支付半個世紀之久的SWIFT系統。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分析,穩定幣網路的結算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規模。僅在2025年7月,鏈上穩定幣的結算總額就高達3.3兆美元。有模型預測,到2026年,穩定幣的年度結算規模將達到5兆美元,足以對SWIFT在特定領域的業務構成實質性挑戰。
穩定幣相較於SWIFT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成本更低,繞過了傳統代理行層層收費的復雜體系;二是速度更快,實現近乎實時的點對點結算;三是全天候運作:7天24小時不間斷,沒有節假日和工作時間的限制。
過去,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美元穩定幣上。而未來,隨着非美元穩定幣的崛起,將會開闢出更多“非美元”的直接交易走廊。例如,日本的進口商未來或許可以直接使用JPYC向香港的出口商支付,而無需再像傳統模式那樣,先將日元兌換成美元,通過SWIFT網路匯款,對方再將美元兌換成港元。
多元化穩定幣時代
日本批準首個日元穩定幣JPYC,絕不是一個孤立的財經事件。它是全球金融體系從單一中心向多元化格局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點。一個由多個主要經濟體法幣支持的、合規的、多元化的穩定幣世界,正在從藍圖變爲現實。
SWIFT的地位或許不會在一夜之間被顛覆,但其長期以來建立在網路效應和路徑依賴上的“護城河”,正在被區塊鏈技術所侵蝕。一個更快速、更便宜、更具包容性的平行金融基礎設施正在成形。這場由穩定幣引領的靜默革命,其影響之深遠,我們或許才剛剛窺見冰山一角。
7930 熱度
12341 熱度
10708 熱度
4899 熱度
1260 熱度
日本批準首個日元穩定幣!全球法幣錨定穩定幣崛起,SWIFT要慌了?
在全球數字資產的浪潮中,一個長期由美元穩定幣(如USDT、USDC)獨霸的賽道,正迎來結構性的轉變。據悉,日本金融廳(FSA)最快將於今年秋季,正式批準其境內首款與本國法定貨幣掛鉤的數字貨幣——日元穩定幣JPYC的發行。
這不僅是日本在數字金融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更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預示着一個由多個主權法幣支持的、多元化的全球穩定幣新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從東京到香港,再到首爾,亞洲主要的金融中心正在集體覺醒,紛紛爲本國法幣的“數字化身”鋪平道路。
這股由各國監管機構親自引導的浪潮,其最終目標可能不僅僅是重塑國內支付,更劍指當前全球跨境支付的霸主——SWIFT系統。一個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正在崛起,SWIFT真的要慌了嗎?
日元穩定幣
此次搶得頭香的,是來自東京的金融科技公司JPYC Inc.。根據計劃,該公司將於本月內完成“資金移轉業者”的註冊程序,並主導推出首款完全合規的日元穩定幣。
JPYC將嚴格維持“1日元=1 JPYC”的固定價值。其背後的信心來源,是完全透明且受到嚴格監管的儲備資產。與主流美元穩定幣類似,JPYC的儲備將由高流動性的優質資產構成,主要包括銀行存款和日本政府公債(JGBs)。這意味着市場上流通的每一枚JPYC,都有等值的真實日元資產作爲支撐。
JPYC的獲批,完美體現了日本在金融創新上“先監管,後發展”的審慎路徑。日本於2023年5月正式修訂了《支付服務法》,首次將穩定幣納入支付工具進行管理,並明確規定發行主體僅限於銀行、信托公司以及持牌的資金移轉業者。這種做法,與部分國家“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截然不同,它將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置於首位,爲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長久以來,即便在日本市場,流通的也主要是境外的美元穩定幣。JPYC的問世,將歷史性地打破這一局面,爲日本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一個以本國貨幣爲基礎的、更具信賴度的數字支付和結算工具,這對於鞏固日本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金融自主性,意義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JPYC的影響力,遠不止於支付領域。其發行公司代表岡部典孝(Noritaka Okabe)敏銳地指出,日元穩定幣的崛起,甚至可能對日本龐大的國債市場帶來深遠的變化。這個邏輯鏈條十分清晰:穩定幣發行規模的擴大,意味着其背後儲備資產池的同步增長。由於JPYC將日本公債作爲核心儲備資產之一,其發行量越大,對日本公債的需求就越強。
岡部典孝以美國的經驗爲例:全球最大的幾家美元穩定幣發行商,如Tether和Circle,早已是美國國債的巨型買家。它們爲了維持儲備,購入了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無形中成爲了美國政府融資的重要支持力量。
岡部直言:“JPYC很可能將在未來大舉買進日本公債。”這爲日本國債市場引入了一股全新的、來自數字金融領域的機構買盤力量。這股力量有潛力幫助穩定甚至壓低日本國債的殖利率,從而降低政府的融資成本。反之,那些在穩定幣發展上落後的國家,可能會因爲錯失了這類新型機構的需求,而面臨國債殖利率上升的壓力。這也解釋了爲何包括日本在內的衆多國家政府,正從國家貨幣政策的戰略高度,加速推動穩定幣的監管與框架建設。
亞洲集體覺醒
日本的行動並非孤例。放眼亞洲,一場圍繞穩定幣的監管競賽早已拉開帷幕。中國香港已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其《穩定幣條例》,該條例並非要禁止USDT、USDC等境外穩定幣的流通,其監管的核心對象,是在香港發行或與港元掛鉤的穩定幣。這清晰地表明,香港的目標是成爲全球穩定幣的“合規樞紐”,爲那些尋求在清晰法律框架下運營的穩定幣發行商,提供一個理想的註冊地和運營中心。
與此同時,韓國也正在加緊制定其穩定幣法案,預計將在今年10月推出。這顯示出,在東亞的主要經濟體中,建立本土法幣穩定幣的監管框架,已成爲一種共識。
當日元、港元、人民幣以及未來可能的韓元等穩定幣,都在各自的合規框架下蓬勃發展時,它們共同編織出了一張全新的全球支付網絡的藍圖。而這張藍圖的潛在競爭對手,正是統治了全球跨境支付半個世紀之久的SWIFT系統。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分析,穩定幣網路的結算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規模。僅在2025年7月,鏈上穩定幣的結算總額就高達3.3兆美元。有模型預測,到2026年,穩定幣的年度結算規模將達到5兆美元,足以對SWIFT在特定領域的業務構成實質性挑戰。
穩定幣相較於SWIFT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成本更低,繞過了傳統代理行層層收費的復雜體系;二是速度更快,實現近乎實時的點對點結算;三是全天候運作:7天24小時不間斷,沒有節假日和工作時間的限制。
過去,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美元穩定幣上。而未來,隨着非美元穩定幣的崛起,將會開闢出更多“非美元”的直接交易走廊。例如,日本的進口商未來或許可以直接使用JPYC向香港的出口商支付,而無需再像傳統模式那樣,先將日元兌換成美元,通過SWIFT網路匯款,對方再將美元兌換成港元。
多元化穩定幣時代
日本批準首個日元穩定幣JPYC,絕不是一個孤立的財經事件。它是全球金融體系從單一中心向多元化格局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點。一個由多個主要經濟體法幣支持的、合規的、多元化的穩定幣世界,正在從藍圖變爲現實。
SWIFT的地位或許不會在一夜之間被顛覆,但其長期以來建立在網路效應和路徑依賴上的“護城河”,正在被區塊鏈技術所侵蝕。一個更快速、更便宜、更具包容性的平行金融基礎設施正在成形。這場由穩定幣引領的靜默革命,其影響之深遠,我們或許才剛剛窺見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