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C的轉型:擁抱加密貨幣時代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促成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頒布和美國證監會(SEC)的成立。然而,此後SEC並未能有效阻止金融創新或危機的發生。1998年,一家量化投資公司在俄羅斯債券市場遭遇重創,幾乎引發類似1929年的金融危機。盡管如此,1999年電子交易系統條例仍然如期生效,量化交易、對沖和套利開始全面融合信息技術。2008年金融危機後,針對暗池交易的監管措施出臺,但暗池交易依然存在。到2025年,SEC在領導層更迭後,決心擁抱未來的新趨勢——全面鏈上化和合規化。鏈上化意味着實物資產上鏈只是開始,未來的交易、資產分配和收益都將圍繞區塊鏈進行,就像人們使用計算機一樣自然地embracing區塊鏈技術。合規化則意味着空投、質押、IXO和獎勵機制等將打造出具有美國特色的綜合性應用,所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都將重新適應美國監管環境。## SEC的生存危機大蕭條催生了SEC,而加密貨幣可能終結SEC。SEC的監管轉向可以分爲幾個階段:領導層變更、成立加密貨幣工作組、啓動"加密計劃"(Project Crypto)。從4月到7月,SEC在監管方面動作頻頻。一方面需要妥善處理與多家加密貨幣公司的訴訟,另一方面面臨來自行業的放松監管壓力。與某加密貨幣公司的訴訟成爲SEC從"執法式監管"向"監管式服務"轉變的標志。批準比特幣和以太坊ETF的實物質押和贖回是一項重大進展,但對其他加密貨幣仍採取逐案審查的態度。面對潛在的監管權被剝奪的威脅,SEC不得不採取積極行動。SEC此前已將穩定幣監管權限轉移至銀行監管機構,更多數字資產監管權限也可能劃歸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SEC面臨着尋找新定位的現實問題。在新的法案可能頒布之前,SEC需要從行政實踐入手,搶先劃分監管勢力範圍。目前,SEC在批準更多加密資產ETF、代幣化股票等方面仍持觀望態度。隨着加密貨幣時代的到來,SEC和CFTC分管的局面可能終結。爲了部門利益最大化,SEC唯一的選擇就是擁抱新時代,放棄舊有的監管理念。## 真實世界的"鏈上化"DeFi將徹底合規,離岸套利時代終結。SEC的"加密計劃"從人員、資金和規則三個方面對DeFi進行了詳細規定。這意味着,過去需要通過海外交易所或基金會完成的操作,現在都可以在美國本土進行。只要與監管機構溝通得當,穩定幣、代幣發行等活動都可以合規開展。SEC還將確保開發人員的安全,鼓勵他們在美國進行開發。DeFi相關的代幣發行、鏈上活動和獎勵分發都將合規化。自托管交易被視爲美國自由主義價值觀的體現,各類加密資產質押ETF有望全面放開。實物資產上鏈(RWA)也有了具體規定,涵蓋股票、債券、權益和實物等多種類型。代幣化股票和私募市場的代幣化(Pre-IPO)窗口已經打開。這可能是比計算機化更深刻的變革。從紙質憑證到電子化交易,再到全面鏈上化,任何可被金融化的資產都將被代幣化。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但最終DeFi將成爲新的金融形式,而不僅僅是傳統金融的補充。## 結語金融泡沫的助推器,還是資產創新的必經之路?SEC的"加密計劃"可以說是DeFi的證券法時刻。這些監管原則能落實多少,以及能被政府和國會接納多少,還有待觀察。不過,可以預見的是,CFTC和SEC未來可能會融爲一體,因爲在數字時代,商品和證券的界限將變得模糊。
SEC轉型擁抱加密時代:DeFi合規化與資產鏈上化成焦點
SEC的轉型:擁抱加密貨幣時代
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促成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頒布和美國證監會(SEC)的成立。然而,此後SEC並未能有效阻止金融創新或危機的發生。
1998年,一家量化投資公司在俄羅斯債券市場遭遇重創,幾乎引發類似1929年的金融危機。盡管如此,1999年電子交易系統條例仍然如期生效,量化交易、對沖和套利開始全面融合信息技術。
2008年金融危機後,針對暗池交易的監管措施出臺,但暗池交易依然存在。到2025年,SEC在領導層更迭後,決心擁抱未來的新趨勢——全面鏈上化和合規化。
鏈上化意味着實物資產上鏈只是開始,未來的交易、資產分配和收益都將圍繞區塊鏈進行,就像人們使用計算機一樣自然地embracing區塊鏈技術。合規化則意味着空投、質押、IXO和獎勵機制等將打造出具有美國特色的綜合性應用,所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都將重新適應美國監管環境。
SEC的生存危機
大蕭條催生了SEC,而加密貨幣可能終結SEC。SEC的監管轉向可以分爲幾個階段:領導層變更、成立加密貨幣工作組、啓動"加密計劃"(Project Crypto)。
從4月到7月,SEC在監管方面動作頻頻。一方面需要妥善處理與多家加密貨幣公司的訴訟,另一方面面臨來自行業的放松監管壓力。與某加密貨幣公司的訴訟成爲SEC從"執法式監管"向"監管式服務"轉變的標志。
批準比特幣和以太坊ETF的實物質押和贖回是一項重大進展,但對其他加密貨幣仍採取逐案審查的態度。面對潛在的監管權被剝奪的威脅,SEC不得不採取積極行動。
SEC此前已將穩定幣監管權限轉移至銀行監管機構,更多數字資產監管權限也可能劃歸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SEC面臨着尋找新定位的現實問題。
在新的法案可能頒布之前,SEC需要從行政實踐入手,搶先劃分監管勢力範圍。目前,SEC在批準更多加密資產ETF、代幣化股票等方面仍持觀望態度。
隨着加密貨幣時代的到來,SEC和CFTC分管的局面可能終結。爲了部門利益最大化,SEC唯一的選擇就是擁抱新時代,放棄舊有的監管理念。
真實世界的"鏈上化"
DeFi將徹底合規,離岸套利時代終結。SEC的"加密計劃"從人員、資金和規則三個方面對DeFi進行了詳細規定。
這意味着,過去需要通過海外交易所或基金會完成的操作,現在都可以在美國本土進行。只要與監管機構溝通得當,穩定幣、代幣發行等活動都可以合規開展。SEC還將確保開發人員的安全,鼓勵他們在美國進行開發。
DeFi相關的代幣發行、鏈上活動和獎勵分發都將合規化。自托管交易被視爲美國自由主義價值觀的體現,各類加密資產質押ETF有望全面放開。
實物資產上鏈(RWA)也有了具體規定,涵蓋股票、債券、權益和實物等多種類型。代幣化股票和私募市場的代幣化(Pre-IPO)窗口已經打開。
這可能是比計算機化更深刻的變革。從紙質憑證到電子化交易,再到全面鏈上化,任何可被金融化的資產都將被代幣化。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但最終DeFi將成爲新的金融形式,而不僅僅是傳統金融的補充。
結語
金融泡沫的助推器,還是資產創新的必經之路?
SEC的"加密計劃"可以說是DeFi的證券法時刻。這些監管原則能落實多少,以及能被政府和國會接納多少,還有待觀察。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CFTC和SEC未來可能會融爲一體,因爲在數字時代,商品和證券的界限將變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