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監管格局:美日韓新港五國政策演變與趨勢分析

robot
摘要生成中

全球加密監管角度與方針比較

加密貨幣從誕生之初的小衆貨幣,已發展成爲全球超過2億人持有的資產。各國政府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對這一新興領域進行監管。然而,目前全球對加密貨幣仍未形成共識,各國的監管態度也不盡相同。本文將對幾個在加密領域備受關注的國家和地區的監管風格演變進行梳理,並探討它們當前的監管態度。

同與不同:各國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對比

美國:控制風險,鼓勵創新

美國在加密領域的監管政策相對模糊,但整體趨勢是在控制風險的同時鼓勵創新。2017年之前,美國對加密貨幣採取較爲寬松的態度。2017年SEC首次明確ICO活動屬於證券法管轄範疇,開始加強監管。2019年後,美國開始對部分加密交易所採取限制措施。

2021年Gary Gensler出任SEC主席後,美國對加密的態度出現轉變,允許Coinbase上市,並開始積極研究相關監管。2022年Luna和FTX事件後,美國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但仍未出臺統一法律。目前美國的加密監管仍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SEC和CFTC在監管職責上存在分歧。

總的來說,美國希望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爲加密技術創新留出空間。這種模糊的政策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但也爲創新提供了可能。

日本:穩定監管,保護投資者

日本是最早對加密貨幣進行立法的國家之一。2014年Mt. Gox交易所倒閉事件後,日本開始對加密貨幣實施更嚴格的監管。2016年日本國會就開始對加密貨幣立法,2017年修改《支付服務法》將加密交易所納入監管。2018年CoinCheck遭黑客攻擊後,日本進一步加強了監管。

2022年6月,日本通過了《資金結算法》修正案,成爲世界上首個創建穩定幣法律框架的國家。總的來說,日本的加密監管清晰、嚴格,注重行業引導和保護投資者,並不斷完善相關立法。這種明確的監管態度使得加密企業在日本市場的預期更清晰。

韓國:收緊政策,或將合法化

韓國是加密貨幣交易最活躍的國家之一,但目前尚未將其納入法律。2017年以來,韓國禁止了各種形式的代幣發行,並出臺了一些保護投資者的規定。2021年2月,韓國金融監管部門開始着手考慮加密貨幣立法。

2022年Terra崩潰事件後,韓國加速了加密監管立法。政府成立了"數字資產委員會"和"虛擬資產風險委員會"。隨着新任總統尹錫烈上任,韓國對加密的態度出現轉變,有望朝着合法化方向發展。

新加坡:可預期但不寬松

新加坡一直對加密保持友好開放態度。2014年,新加坡就開始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2019年通過《支付服務法》,首次對監管進行立法。新加坡的監管環境相對寬松,吸引了衆多加密企業。

2022年FTX崩盤後,新加坡開始收緊加密政策,加強對散戶投資者的保護。總的來說,新加坡的加密監管政策穩定、可預期,但爲控制金融風險,也在逐步收緊。

香港:積極轉變,主動立法

香港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經歷了從謹慎到積極的轉變。2018年11月,香港首次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2022年10月,香港政府正式發布政策宣言,開始積極擁抱加密資產。

2023年以來,香港不斷釋放立法信號,計劃將穩定幣納入監管範圍,希望在2023或2024年落實監管安排。香港正努力重回加密領域的領導地位,但具體效果還需等相關監管落地後才能判斷。

結語

盡管全球對加密貨幣仍未形成共識,但加強監管已成爲未來趨勢。隨着行業的發展,適度的監管將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加密監管立法問題逐漸受到重視,也表明這一行業正在朝着積極的方向發展。

LUNA7.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8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睡不醒的套利猫vip
· 08-17 18:08
哎 这规则像猫踩键盘一样乱...困死了...
回復0
Not_Satoshivip
· 08-17 15:28
合规监管?呵呵 就跟老爹打孩子一样
回復0
DeFi老顽童vip
· 08-14 18:50
还是17年那会儿舒服 一个月套30个ico妥妥的
回復0
NFT梦游者vip
· 08-14 18:48
监管越来越严 想润的抓紧了
回復0
CoffeeNFTsvip
· 08-14 18:44
感觉各国都在抢占监管风口呢
回復0
分叉自由主义者vip
· 08-14 18:26
搞监管?白费功夫咯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