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規模增長的天花板:3000億美元市值與5%收益率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領域的規模法則:探尋 DeFi 的增長極限

在科技界,規模法則常被用來描述系統隨規模擴大而產生的變化。這一概念同樣適用於加密貨幣領域。隨着某些大型語言模型和火箭項目的推遲,我們有理由審視區塊鏈領域的規模效應,特別是在以太坊和 Solana 等主要公鏈的發展背景下。

公鏈全節點數據規模的困境

全節點數據規模是衡量公鏈去中心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目前,Solana 以其 400TB 的全節點數據規模領先,但這也帶來了去中心化的挑戰。相比之下,以太坊的 13TB 和比特幣的 643.2GB 顯得相對節制。

比特幣的設計巧妙地考慮了摩爾定律,使其數據增長與硬件發展保持同步。然而,隨着摩爾定律逐漸失效,硬件進步放緩,公鏈面臨着規模增長的瓶頸。這意味着在可預見的未來,公鏈的底層硬件可能不會有顯著突破。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代幣經濟系統的上限

以太坊作爲標杆,其約 3000 億美元的市值可視爲公鏈經濟系統的一個參考上限。這並非絕對值,而是當前市場條件下的最優解。

DeFi 領域的收益率從早期的高點逐漸下降。例如,從 UST 曾經的 20% APY,到目前某些穩定幣項目約 5% 的收益率。這種下降趨勢符合亞線性規模縮放法則,即系統規模擴大時,某些指標的增長速度低於線性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萬億級 RWA 資產上鏈,也可能降低而非提高 DeFi 的平均收益率。這反映了大規模資金流入後的收益稀釋效應。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DeFi 的增長極限

基於當前觀察,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實際可交易規模上限可能在 3000 億美元左右,平均收益率約爲 5%。這並不意味着單個項目或代幣不能超過這個數值,而是整個市場的大致容量。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規模並不等同於可實現的流動性。即便是比特幣這樣的頭部資產,也難以在不造成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實現大規模拋售。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結語

區塊鏈技術自誕生以來的十餘年間,已經展現出其潛力和局限。公鏈之間的差異依然顯著,比特幣逐漸與鏈上生態分離,而鏈上信用和身分系統的不成熟導致超額抵押成爲主流模式。

穩定幣和實物資產代幣化(RWA)代表了鏈下資產向區塊鏈世界的遷移。然而,這種遷移也凸顯了鏈下資產在信用方面的優勢。在當前的技術和市場環境下,區塊鏈生態可能已經觸及了其增長的上限,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

未來的發展或許需要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或監管環境的重大變化,才能打破這些看似的增長極限。

DEFI-2.3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0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SelfMadeRuggeevip
· 08-18 04:31
公链烧钱是吧 懂哦
回復0
LiquidityWhisperervip
· 08-18 02:24
唉Solana撑的住不 大饼还是牛
回復0
Rekt_Recoveryvip
· 08-17 22:05
被搞得如此惨痛,索拉纳的存储就像我的追缴保证金……说实话,太残酷了
查看原文回復0
午夜交易者vip
· 08-15 05:05
全节点数据大有啥用 照样跑不过老王八
回復0
智能合约恐惧症vip
· 08-15 05:04
溜了溜了 索拉纳这数据量搞不来
回復0
Liquidation Therapistvip
· 08-15 05:04
溜了溜了 索拉纳真顶不住啊
回復0
半佛薅羊毛vip
· 08-15 04:55
啥区块链啥defi 老子只看涨跌
回復0
just_another_walletvip
· 08-15 04:49
400t 谁存得起这么大...
回復0
SelfRuggervip
· 08-15 04:46
继续填埋,炒完就跑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