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DeFi規模增長的天花板:3000億美元市值與5%收益率
加密領域的規模法則:探尋 DeFi 的增長極限
在科技界,規模法則常被用來描述系統隨規模擴大而產生的變化。這一概念同樣適用於加密貨幣領域。隨着某些大型語言模型和火箭項目的推遲,我們有理由審視區塊鏈領域的規模效應,特別是在以太坊和 Solana 等主要公鏈的發展背景下。
公鏈全節點數據規模的困境
全節點數據規模是衡量公鏈去中心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目前,Solana 以其 400TB 的全節點數據規模領先,但這也帶來了去中心化的挑戰。相比之下,以太坊的 13TB 和比特幣的 643.2GB 顯得相對節制。
比特幣的設計巧妙地考慮了摩爾定律,使其數據增長與硬件發展保持同步。然而,隨着摩爾定律逐漸失效,硬件進步放緩,公鏈面臨着規模增長的瓶頸。這意味着在可預見的未來,公鏈的底層硬件可能不會有顯著突破。
代幣經濟系統的上限
以太坊作爲標杆,其約 3000 億美元的市值可視爲公鏈經濟系統的一個參考上限。這並非絕對值,而是當前市場條件下的最優解。
DeFi 領域的收益率從早期的高點逐漸下降。例如,從 UST 曾經的 20% APY,到目前某些穩定幣項目約 5% 的收益率。這種下降趨勢符合亞線性規模縮放法則,即系統規模擴大時,某些指標的增長速度低於線性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萬億級 RWA 資產上鏈,也可能降低而非提高 DeFi 的平均收益率。這反映了大規模資金流入後的收益稀釋效應。
DeFi 的增長極限
基於當前觀察,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實際可交易規模上限可能在 3000 億美元左右,平均收益率約爲 5%。這並不意味着單個項目或代幣不能超過這個數值,而是整個市場的大致容量。
需要強調的是,這個規模並不等同於可實現的流動性。即便是比特幣這樣的頭部資產,也難以在不造成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實現大規模拋售。
結語
區塊鏈技術自誕生以來的十餘年間,已經展現出其潛力和局限。公鏈之間的差異依然顯著,比特幣逐漸與鏈上生態分離,而鏈上信用和身分系統的不成熟導致超額抵押成爲主流模式。
穩定幣和實物資產代幣化(RWA)代表了鏈下資產向區塊鏈世界的遷移。然而,這種遷移也凸顯了鏈下資產在信用方面的優勢。在當前的技術和市場環境下,區塊鏈生態可能已經觸及了其增長的上限,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
未來的發展或許需要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或監管環境的重大變化,才能打破這些看似的增長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