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香港VS新加坡:Web3監管博弈與加密市場新格局
加密市場新格局:香港與新加坡的監管博弈
在近期的播客中,我們邀請了知名分析師鄭迪,探討了香港和新加坡在 Web3 領域的最新發展。作爲長期活躍於中港新三地的業內人士,鄭迪對兩地的政策環境和市場動態有着深入的了解。
近年來,香港在政策包容性和產業布局方面展現出強勁勢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加密從業者。特別是在新加坡監管趨嚴的背景下,許多未能取得牌照或受限制的中心化交易所和中國背景從業者開始將目光轉向香港。
然而,也有觀點認爲香港不具備成爲 Web3 基地的條件。尤其是在中國內地政策頻繁波動的背景下,香港的穩定幣和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話題引發了廣泛討論。
本文將詳細分析香港與新加坡在 Web3 監管方向的異同,探討香港能否成爲下一代加密產業的全球重心,並深入探討穩定幣市場趨勢、股票代幣化監管前景,以及中美在 RWA 發展路徑上的顯著差異。
香港與新加坡監管態度對比:Web3 中心的爭奪戰
新加坡和香港在應對國際監管壓力時採取了不同策略。新加坡受到 FATF(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的影響,要求監管所有在本國註冊的虛擬資產服務商(VASP),即使其服務對象不在本國境內。這導致新加坡推出 DTSP 牌照,並設定了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監管懸崖"式執行期限,迫使許多從業者離開。
相比之下,香港因缺乏其他備選產業,選擇了更爲柔性的方式來應對同樣的監管壓力,如提供過渡期和明確的牌照指引。香港政府意識到 Web3 是其重要的戰略產業,因此在監管與產業發展之間尋求平衡。
香港的定位進化:從大中華中心邁向全球 Web3 樞紐的可能性
最近的政策變化顯示,香港有望從大中華區 Web3 中心升級爲亞洲乃至全球的 Web3 中心。中國大陸政策的微妙調整,如允許 Conflux 與弘毅系合作推出 CNH 穩定幣,以及上海國資委、無錫政府等對穩定幣的學習,都釋放出積極信號。
目前正值全球金融體系重構的關鍵節點。美國希望主導鏈上金融體系的升級,但這也爲中國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中國能抓住鏈上金融基礎設施尚未完全閉合的窗口,爭取到一定話語權,不僅能參與構建新體系,還有可能挑戰現有的金融霸權。
香港穩定幣牌照爭奪戰:USDT 霸權與監管窗口期的博弈
美國《天才法案》的通過對全球穩定幣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USDT 被迫進入合規流程,這爲其他穩定幣提供了發展機會。香港在這一過程中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跟隨西方監管體系;另一方面又要保護本地 Web3 產業。
金管局目前採取"邀請制"發放穩定幣牌照,並可能採用更審慎的白名單制。未來穩定幣可能不再採用公鏈上任意轉帳的模式,而是類似 TMMF(貨幣市場基金代幣)那樣,使用鏈上存款白名單轉讓的方式。
香港如何應對離岸加密服務:在監管與產業之間尋找平衡
相較於新加坡對離岸加密服務的排斥態度,香港目前對離岸交易所、DEX 等還沒有明顯打壓。但香港的監管也在明顯收緊,如推出 VA OTC 牌照,可能導致大多數找換店被迫關門。
兩地雖然都在應對同樣的國際監管壓力,但態度和策略完全不同。香港依舊試圖在監管與產業之間尋找平衡,鼓勵機構申請牌照,而不是採取"不歡迎"的態度。
全球股票代幣化風潮:監管挑戰與香港的制度困境
全球股票代幣化市場正處於監管博弈的臨界點。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股票代幣化路徑:Robinhood、Gemini 與 Dinari 的合作,以及 Kraken 與 xStocks 的合作。每種路徑都面臨不同的監管挑戰。
香港因股災後的法規限制,目前只允許港交所壟斷港股交易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港推動股票代幣化的可能性。然而,如果美國 SEC 放松監管,給予股票代幣上鏈某種豁免,可能會爲全球代幣化打開大門。
RWA 興起:香港與美國市場差異及未來發展機會
美國和香港的 RWA 發展存在顯著差異。美國 RWA 的主流資產是國債和貨幣市場基金,而香港可能更傾向於非標類資產的合規 RWA,如太陽能板、充電樁等項目。
兩地都面臨二級市場流動性的問題。如果能解決這一問題,將打開巨大的市場空間。香港目前更關注貨幣市場基金 TMMF 的鏈上轉讓,特別是在持牌交易所的合格投資人專區中轉讓。
未來兩三年內,全球 RWA 市場可能迎來重大突破。技術已不是問題,核心障礙是監管,關鍵在於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來突破政策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