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 Gate.io WCTC S7 正式开赛仅剩 7 天
世界加密货币交易大赛即将开启,总奖池高达 $5,000,000
👉🏻 立即报名:https://gate.io/competition/wctc/s7?pid=APP&c=moments_gatePost&ch=druYjDaF
报名参赛,不仅有机会赢取高达百万美元的个人奖励,更有 Gate.io 专属周边大礼等你来拿
全球顶尖交易员正在集结,一场交易盛宴即将开启
🔗 活动详情: 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440
链新闻专访 CryptoD:链上交易员如何决定出手与离场
作者 Neo 链新闻
在 VC 币式微的周期,链上土狗已成币圈新战场。专注于链上交易的 1000X GEM 创办人 CryptoD 更是于川普币时单币 1700 万美元收益一战成名。 1000X GEM 社群的调研范围从需要技术背景的 AI 代理调研,到交易叙事的迷因币都有。究竟这些链上交易员是如何决定出手与离场,如何筛选标的,枯坐扫链一天的作息又是如何呢?链新闻专访 CryptoD,请他分享一路走来的经验谈。 什么是枯坐扫链?海量讯息中抽丝剥茧,找出真正有用的部分 Q:想请 Devin 先分享一天行程作息大致如何?对于非链上土狗玩家来说,可能很难想像打狗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大约工作时长及时段等。常听人家说枯坐扫链,是什么意思? CryptoD:首先,我是一名全职链上交易员,并没有 web2 的工作,这让我能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链上与社群上,通常一天会在电脑前 15 小时左右。我一直相信「注意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我的作息比较偏夜猫子型,通常是天亮才睡,睡到下午才起床。起床后,我会先打开 gmgn 的热门页面,快速浏览一下睡觉期间是否有新的叙事或金狗出现。接着我会看看自己社群的状况,观察群友们都在讨论什么,最后再去推特上刷一下资讯。 从宏观的大环境 (例如川普发表了什么政策、FOMC 讲了什么) 到微观的几小时内,有哪些市值较高的新 CA 出现,叙事是什么,有没有人在推特上讨论,快速过一轮。 至于「扫链」,这个词的定义其实越来越广了。早期的扫链可能只是盯着新 CA,但对我来说,现在的扫链还包括过滤社群里的聊天内容、刷推特资讯,甚至建立和维护一个属于自己的聪明钱包资料库。这些资讯的整合与分析,都是在「扫链」,也就是在海量讯息中抽丝剥茧,找出真正有用的部分。 关注出圈潜力及引发情绪的叙事,仓位大小因买入时市值而异 Q:可以分享一般的工作流程吗?一天可能有上百甚至上千个迷因币出来,CryptoD 是如何挑选币种以及决定上的仓位大小? CryptoD:就如同我提到的,所谓的「扫链枯坐」其实并不是真的坐着发呆,而是在这段时间内专注地过滤社群聊天内容、浏览推特资讯,甚至整理并维护一个属于自己的聪明钱包资料库。这些资讯的整合与分析,都是扫链的一部分,也就是在大量讯息中抽丝剥茧,找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资讯。 每天虽然确实有上万个新币诞生,但真正值得出手的,其实少之又少。有时候甚至一天连一个都没有。至于我会选择什么币种,主要还是依赖前面提到的资讯筛选方式,找出具备「出圈」潜力或能引发情绪共鸣的叙事。 出圈,对我来说的定义,是能够吸引 web2 玩家注意并进场的叙事。最经典的例子就是 Elon 的 DOGE。他凭借自身在 web2 的影响力,让许多人因为信仰 Elon 而买入 $DOGE。近一点的例子像是 $MOODENG,当时河马几乎是流量顶流,在 web2 各大社群平台的播放量可能破几十亿;再到最近的 $TRUMP,由美国总统发行迷因币,堪称目前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出圈叙事。 而「引发情绪」的叙事就更广义了,因为情绪本来就是主观的,并非所有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比较经典的例子是 UFD,一个做黄金与贵金属的国外博主公开嘲讽 meme ,结果反被别人用来发行迷因币。我认为炒币的人多半都有点反骨,越是被看不起,越想证明给别人看。 UFD 当时就成功抓住这种「对 Old Money 抗争」的情绪,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至于仓位分配,我会根据发现该币时的市值来决定我投入的资金量。通常,我会拿该代币总量的 0.2% 至 1% 左右。举例来说,如果发现时的市值是 100 万美元,那我会投入大约 2,000 至 10,000 美元;若市值是 1,000 万美元,那么投入金额则可能是 20,000 至 100,000 美元不等。 新手如何培养迷因世界观?加入多个社群,从实作中学习 Q:当初会注意到 CryptoD 是在 Trump 之前,那时候就知道 1000 GEM 在 AI Agent 相关调研非常有名。想问 Devin 在做 AI Agent 调研的时候会如何分析专案?对新手来说有哪些切入点是相对低门槛但必要的吗? CryptoD:AI Meta 那段期间也是我社群成长最快的时候。我本身并不具备工程背景,但刚好有一些老群友在 web2 就是从事相关技术工作,他们能看懂代码,甚至能够判断每个 AI Agent 背后的技术含量。这对我们在筛选标的时省下了很多力气。 所以对我来说,我只需要信任群友的调研成果,再去评估目前 AI 叙事中的龙一市值,与我们关注的其他 AI 项目之间的市值落差,从而判断是否值得进场,以及该进多少仓位。 对新手来说,切入点如果要从零开始摸索,可能需要花非常长的时间。我认为更快速有效的做法是「加入多个社群」,并尝试去了解每个社群的属性、文化,以及里面每个人的专长与强项。有些人发的 CA 甚至不用多看就知道可以直接忽略;但也有些人,只要他发了某个 CA,背后一定有其逻辑与判断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所以,与其一个人从头开始培养 meme 世界观,我更建议新手多加入几个社群、观察并学习有经验的玩家,从实作中学习,这会是更快也更有效的方式。 Q:目前炒迷因有分看数据跟看叙事,想问 CryptoD 本人比较注重哪一点?就我所知所谓聪明钱丶内幕地址这些数据似乎都能造假,但找角度是否蛮看天份的? CryptoD:我本身比较偏向叙事派。至于数据或内幕地址这类资讯,现在工具其实很多,像是 gmgn 一眼就能看出端倪,基本上不太会有人轻易上当。有些 CA 点进去一看,就知道是设计来割人的。 至于「聪明钱」怎么定义,我认为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广义来说,聪明钱就是那些过去赚了很多的钱包。但重点是,你要进一步观察每个聪明钱包的属性。有些是高频 PVP 玩家,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割跟单的。最适合参考的,是那种「钻石手」型的聪明钱包,他们能够在看准一个叙事后坚定持有,最后拿到巨大回报。 所以在建立自己的聪明钱包资料库时,我会针对每个地址进行分类,这有助于我在扫链时更快判断叙事的真实性与潜力。至于「找叙事角度」这件事,我认同有部分是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幽默、观察力独到,总能先看到市场哪些标的有潜力。 但我认为这也可以靠后天培养。只要你在市场上待得够久,每天去复盘那些金狗为什么会成为金狗,背后的成因是什么?是单纯的叙事好?还是因为有特定人物站台?久而久之,这些资讯都会累积成你潜意识的一部分,成为你判断一个 CA 是否有机会成为金狗的依据。 同名币如何挑选?遵循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Q:名人币/动物币常出现一个问题,同名的币太多,要如何选择?或着说流动性太分散就不上这个币了。 名人币通常不会出现太多同名的问题,因为只有该名人透过官方社交媒体发布的 CA,才会被视为真正的龙一。这类币种的龙一认定标准很清晰,市场不太容易搞混。 至于动物币,在早期阶段多币共存是常见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社群逐渐成型,资金通常会自然集中流向 OG 成立较早、市值最高、流动性池最大、社群活跃度最强的代币,这样的项目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龙一。 (BROCCOLI 之乱买哪只!CZ 公告新宠物名称后迷因币百家争鸣,盘点有望上所的 CA 们) 99.9% 迷因币终将归零,新手一率建议翻倍出本 Q:常说卖比买还难,想问 Devin 通常是如何决定卖出的?毕竟许多币可能 20~40 M 就是顶点了,能拿到接近 1B 的格局绝对是少数。 CryptoD:止盈绝对是一门大学问。对新手来说,我一律建议「翻倍出本」,因为土狗市场波动极大,而 99.9% 的迷因币最终都会归零。我们无法控制市场,只能控制自己的仓位与风险。 至于什么时候会选择出掉大部分仓位,我认为得视当下市场环境而定。如果市场几周都没有一只能突破 10M 的币种,那就该调整心理预期,即使自己对某个叙事非常看好,也要因应环境保守操作。这种情况下,我会在出本后,透过观察 K 线走势、社区氛围的变化,以及 holder 地址数的成长速度是否趋缓,来判断是否逐步减仓。 当 Web3 失去新叙事,Meme 币成情绪累积的结果 Q:从去年 WIF丶BOME 开始,迷因季似乎也过了一年了,甚至可以说迷因币是这个周期的主题材。 Devin 觉得这个迷因季暂时结束了吗?还有你猜想未来的周期会怎么跑? CryptoD:我认为 meme 币在这一轮之所以能这么火热,是因为这是过去十几年情绪累积的结果。除了 BTC 与少数 L1 的智能合约外,币圈其实已经许久没有新的叙事出现了。许多看似高大上的 VC 币,最终只是来 Web3 收割流动性而已。也因为这样,memecoin 作为一种更草根、更公平发射的选择,自然而然获得市场大量关注。 当人们开始意识到 Web3 并没有真的改变世界时,memecoin 成为资金与情绪的主要出口。当然,若未来 Web3 再次出现真正创新或具有说服力的新叙事,那么市场的注意力才有可能从 meme 币上抽离。 情绪过后,迷因币是否留下文化 Q:「一支标的被特定 KOL 喊单」是一种叙事吗?跟其他角度的叙事有何不同 CryptoD:我认为更准确来说,那只是一种情绪的引爆。一个 meme 被关键人物提及、回覆或转推,确实能引发短暂的 FOMO 情绪。但真正关键的是:在情绪过后,这个 meme 是否留下了文化,有多少人,愿意在 FOMO 情绪退散后,因为这个 meme 所传递的情绪与社群所凝聚的向心力,而选择继续持有。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这是一场值得参与的集体记忆。 创新与第一性原则永远是市场核心 Q:近期主打 DeFi 的链兴起,如 Berachain 及 Sonic,Devin 看好迷因币与 DeFi 的结合吗? CryptoD:有注意到最近我社群里很多人都对 Sonic 的 DeFi 很热衷,但因为我参与过 2021 年的 DeFi Summer,如果现在玩的还是上一轮的那些老套玩法,对我来说其实吸引力不大。不过我还是会持续关注这些项目的发展,如果真的有新的创意或创造性玩法出现,我还是会考虑分配一些资金进场,毕竟创新与第一性原则永远是这个市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