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虚拟信用卡境内推广的法律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虚拟信用卡业务在国内推广面临的法律风险探析
近年来,随着数字支付的快速发展,虚拟信用卡成为跨境支付场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尽管许多提供此类服务的平台注册于境外并获得相关资质,但其技术、运营和客服团队往往设在中国大陆。虽然已有一些虚拟信用卡平台被司法机关以非法经营罪立案调查,但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这类商业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仍需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历程
虚拟信用卡(VCC)在中国并非新兴事物。早在2013年左右,就有先行者开始尝试,但因国内政策限制而受阻。此后,各类金融机构也不断探索推出相关产品。近年来,在新兴技术的推动下,虚拟信用卡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本文讨论的虚拟信用卡特指那些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在线支付和购物,兼容主流支付网络的工具。
虚拟信用卡的应用场景
虽然被称为"信用卡",但VCC实际上需要预充值使用,不能透支。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跨境购物:适用于国际电商平台,特别是需要规避汇率波动或不公开真实银行卡信息时。
订阅服务和数字内容购买:如各类海外订阅平台的扣费。
旅游相关在线预订:如租车、酒店预订等。
在线广告和营销支付:如各大广告平台的直接扣费。
外汇交易和加密货币支付:方便进行跨境交易,部分支持与加密货币平台绑定。
境外主体合法性问题
将公司主体设在境外并取得相关资质,是否就能在中国大陆合法展业?根据监管部门的表态,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且金融牌照有国界。仅持境外牌照在境内展业属非法金融活动。对于未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境外机构不得在境内经营。
虚拟信用卡业务是否属于已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能否在境内取得相关牌照,还需进一步分析。此前,国内银行或互金机构发行的虚拟信用卡被叫停,主要是出于保护用户权益和防范洗钱风险的考虑。当前海外发行的虚拟信用卡仍存在这些问题,特别是部分平台宣传无需KYC认证,与我国监管原则相悖。
虚拟信用卡业务的法律风险
从非法经营罪的角度来看,若平台在中国境内为大陆用户提供服务,可能涉及"支付结算类"或"买卖外汇类"非法经营罪。
"支付结算类"非法经营罪:即使境外主体取得海外资质,在中国大陆展业仍属非法金融活动。根据相关规定,这属于"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行为"。
"买卖外汇类"非法经营罪:市面上的虚拟信用卡支持多种货币充值,存在用户通过第三方平台提现的可能。这可能导致用户绕过外汇管制,实现不同法币之间的兑换。
风险防范建议
虽然虚拟信用卡作为创新支付工具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在中国大陆展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建议服务商将运营重点放在境外,同时在跨境运营中采取严格的合规措施,如完成KYC、KYB、KYT等反洗钱程序,完善用户协议,设置合理的使用条件,确保遵循所在地法律法规,防范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