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规模法则:从DeFi收益率看加密世界发展极限

robot
摘要生成中

规模法则与加密世界的极限探索

大模型领域在巨额资本的推动下,规模效应正迅速达到极限。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人工智能领域,在区块链世界也同样适用。随着以太坊Layer 2解决方案和Solana等新兴公链的崛起,探讨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规模法则变得尤为重要。

公链全节点数据规模的考量

全节点数据规模是评估公链去中心化程度和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Solana以400TB的全节点数据规模和约1500个节点,在去中心化和共识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相比之下,以太坊的全节点数据量仅为13TB左右,而比特币更是以643.2GB的规模展现了其卓越的设计理念。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初始设计中,严格考虑了摩尔定律的增长曲线,使得比特币的数据增长始终保持在硬件扩张曲线之下。这一设计理念在当前硬件发展放缓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加密规模法则:DeFi的硬顶在哪里?

硬件发展的瓶颈

当前,硬件领域的发展正面临瓶颈。CPU、GPU和存储技术的进步速度明显放缓。这意味着,公链底层硬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面对这一挑战,以太坊选择专注于生态系统优化和重构,将目光投向万亿级别的实物资产(RWA)上链。Solana则继续追求极致性能,但其庞大的节点规模实际上已经排除了个人参与者。

代币经济系统的边界

尽管人工智能领域未能如预期般与加密货币深度融合,但加密货币市场仍然保持活跃。以以太坊为基准,我们可以粗略估计公链经济系统的极限约为3000亿美元。

在探讨代币经济系统时,我们引入了"超线性规模缩放"和"亚线性规模缩放"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分别解释了系统规模扩大时,产出或效益增长速度快于或慢于比例的现象。

加密规模法则:DeFi的硬顶在哪里?

DeFi的收益率极限

DeFi的核心在于收益率。从历史数据来看,DeFi的收益捕获能力已经从最高时期的150%超额质押比例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即便考虑到万亿级别的实物资产上链,也可能只会进一步降低DeFi的平均收益率,符合亚线性规模缩放法则。

加密规模法则:DeFi的硬顶在哪里?

结语

区块链技术自比特币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各公链之间的差异仍然显著。比特币逐渐与链上生态系统脱钩,而链上信用和身份系统的不完善导致超额抵押模式成为主流。

无论是稳定币还是实物资产上链,都体现了链下资产的杠杆式上链,反映出链下资产在当前阶段仍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在目前的链上规模法则下,我们可能已经触及到了类似于摩尔定律的上限。从DeFi Summer到现在仅仅5年时间,从以太坊诞生至今也不过10年,加密世界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DEFI8.07%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Rug_Resistantvip
· 10小时前
solana好贵啊400t玩不起
回复0
链上福尔摩克vip
· 15小时前
呵呵 Sol近期暴涨的原因现在全明白了 400T是什么概念 完全被资本架空的伪去中心化
回复0
币圈资深幸存者vip
· 15小时前
Solana真的顶得住这数据量吗
回复0
ForkThisDAOvip
· 15小时前
Layer 2又得烧显卡了吧...
回复0
稳定币爱好者vip
· 15小时前
solana真就卷成这样?
回复0
NFT资深考古学家vip
· 15小时前
字里行间透着比特币设计者的慎思密虑,宛如二十世纪初柯达胶片规格的演进史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