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a Network 共同创办人 Victor Ji 近日在推特上以「Manta 究竟是什么?不只是 L2」为题,大谈专案创业契机,以及个人在 DevCon 后的心得。对于 Manta 的特点,Victor Ji 除了给出 Manta 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的答案以外。他也用实际案例说明 Manta 与其他 L2 相比有多不一样。
从波卡公链走向首个模组化 ETH L2
首先 Victor 提及 Manta 的创业契机,2020 年时他住在哈佛附近,当时是 DeFi Summer,而他正投入于加密研究并尝试各种收益策略。那时他偶然听到了一首名为 Manta 的歌曲,瞬间便决定这将是他创业的专案名称。笔者补充:另一位共同创办人 Kenny Li 是 Gary Gensler 在麻省理工任教时的学生。
而过去四年,Manta 已经走过四大阶段,从 Polkadot 时代到 Ethereum Layer 2,接触 Celestia 成为首个模组化区块链,到如今推动 Gas Gain 等创新。笔者补充: Gas Gain 是公链反向奖励那些活跃使用网路丶付出 gas fee 的用户。
Manta Network 分成 EVM 系统的 zk Layer 2 Manta Pacific 及部署在 Polkadot 上的 zk Layer 1 Manta Atlantic,而 gas gain 就是将 Manta Pacific 的 Gas 利润 50% 转换为$ MANTA 并由该计划积分最高的前 400 名用户分享。
DevCon 骑摩托车时得到答案:Manta 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
接着他谈论到究竟什么是 Manta?他说:「过去两周,尤其是在 DevCon 期间,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随着超过 200 个新的 Layer 2 解决方案涌现,我反思了 Manta 的与众不同之处。上周,我在 Twitter 提出了这个问题,社群给予了许多深刻的回应。而真正的答案,则在 DevCon 骑摩托车时清晰浮现:Manta 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
这特点可以体现在 Manta 的社群经营上,从 Manta 问世开始,就以链上用户与社群为优先,尤其是非英语地区的那些新兴市场用户。在印尼、越南、印度、土耳其、南韩、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建立了活跃的社群,最近又新增了泰国社群。这种策略成功吸引了许多非 Web3 用户。这样的策略让 Manta 在印尼发布的某些产品吸引超过 1000 万访问量。
团队来自 15 国家,社群驱动的行销团队
Victor Ji 在哈佛攻读公共行政与国际发展,一直寻求如何用区块链改善生活并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他也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哈佛贝尔弗中心智库研究员。Manta 团队由超过 15 个国家的成员组成,是一个高度多样化且去中心化的组织。也建立了类似 Solana Superteam 的社群驱动行销团队,但更贴近开发与知识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当 Arbitrum 和 Optimism 在美国发展、zkSync 在欧洲、Scroll 在香港时,Victor Ji 则身处东南亚,支持学生创业并参与 Web3 教育倡议。为以太坊和更广泛的 Web3 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用户。他表示正因为该团队的组成多样性,该专案才能在发展中国家大放异彩。
将推 BTC 与 Manta 再质押,创办人透露 Manta 走向 Solana 与以太坊的桥梁?
而谈到技术方面,Manta 从未将自己局限於单一的 zk 技术。他们的策略是不断与其他基础建设合作,为开发者与用户提供更好的平台。这样专注于新兴技术,且适应力极强的行动正对应 Manta 是不断蜕变的精神。
Victor Ji 提到早在 2020 年,他们就在 Polkadot 上构建了 zk 技术堆栈,比以太坊的 zk Layer 2 发展领先两年。到了 2023年,Manta 转向以太坊 Layer 2,成为首批使用 Celestia 作为数据可用性(DA)rollup 的专案之一。近来的创新则是如 MultiDA、CeDeFi 和 Gas Gain 等。
未来将推出 BTC 与 Manta 再质押资产,利用这些资产提升 Manta 的经济安全性,将提款时间从三天缩短至不到一小时。除了以太坊的 EVM,他们也计划支援 Solana 的 SVM,结合两个生态系统的优势。笔者补充:从近来的趋势来看,或许 Manta 会想像 Movement 连接 Move 与 Solidity 一样,成为 Rust 及 Solidity 的桥梁?
最后 Victor Ji 仍信心喊话 Manta 虽然只有四年,但既年轻又成熟。他们有信心变得更强大,而不是又一个上市即巅峰的专案。许多以太坊项目过于专注基础设施研究,忽略用户。而 Manta 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将新用户带入以太坊与 Web3,同时拥抱更广泛 Web3 生态中的新兴技术。
他也趁机调侃:「与 Polkadot 上那些三年规划导致基础建设过时的专案不同,Manta 专注于每季度推出用户驱动产品的更新。这种敏捷方法确保我们始终走在最前端。我们的承诺始终不变:将新兴市场的用户带入以太坊与 Web3,采用尖端技术,并持续不懈地发展。」
这篇文章 「Manta 究竟不只是 L2?」Manta 创办人大谈专案发展,或成 Solana 与以太坊桥梁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239k 帖子
232k 帖子
153k 帖子
80k 帖子
67k 帖子
65k 帖子
61k 帖子
59k 帖子
53k 帖子
51k 帖子
「Manta 究竟不只是 L2?」Manta 创办人大谈专案发展,或成 Solana 与以太坊桥梁
Manta Network 共同创办人 Victor Ji 近日在推特上以「Manta 究竟是什么?不只是 L2」为题,大谈专案创业契机,以及个人在 DevCon 后的心得。对于 Manta 的特点,Victor Ji 除了给出 Manta 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的答案以外。他也用实际案例说明 Manta 与其他 L2 相比有多不一样。
从波卡公链走向首个模组化 ETH L2
首先 Victor 提及 Manta 的创业契机,2020 年时他住在哈佛附近,当时是 DeFi Summer,而他正投入于加密研究并尝试各种收益策略。那时他偶然听到了一首名为 Manta 的歌曲,瞬间便决定这将是他创业的专案名称。笔者补充:另一位共同创办人 Kenny Li 是 Gary Gensler 在麻省理工任教时的学生。
而过去四年,Manta 已经走过四大阶段,从 Polkadot 时代到 Ethereum Layer 2,接触 Celestia 成为首个模组化区块链,到如今推动 Gas Gain 等创新。笔者补充: Gas Gain 是公链反向奖励那些活跃使用网路丶付出 gas fee 的用户。
Manta Network 分成 EVM 系统的 zk Layer 2 Manta Pacific 及部署在 Polkadot 上的 zk Layer 1 Manta Atlantic,而 gas gain 就是将 Manta Pacific 的 Gas 利润 50% 转换为$ MANTA 并由该计划积分最高的前 400 名用户分享。
DevCon 骑摩托车时得到答案:Manta 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
接着他谈论到究竟什么是 Manta?他说:「过去两周,尤其是在 DevCon 期间,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随着超过 200 个新的 Layer 2 解决方案涌现,我反思了 Manta 的与众不同之处。上周,我在 Twitter 提出了这个问题,社群给予了许多深刻的回应。而真正的答案,则在 DevCon 骑摩托车时清晰浮现:Manta 的核心在于不断蜕变。」
这特点可以体现在 Manta 的社群经营上,从 Manta 问世开始,就以链上用户与社群为优先,尤其是非英语地区的那些新兴市场用户。在印尼、越南、印度、土耳其、南韩、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建立了活跃的社群,最近又新增了泰国社群。这种策略成功吸引了许多非 Web3 用户。这样的策略让 Manta 在印尼发布的某些产品吸引超过 1000 万访问量。
团队来自 15 国家,社群驱动的行销团队
Victor Ji 在哈佛攻读公共行政与国际发展,一直寻求如何用区块链改善生活并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他也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哈佛贝尔弗中心智库研究员。Manta 团队由超过 15 个国家的成员组成,是一个高度多样化且去中心化的组织。也建立了类似 Solana Superteam 的社群驱动行销团队,但更贴近开发与知识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当 Arbitrum 和 Optimism 在美国发展、zkSync 在欧洲、Scroll 在香港时,Victor Ji 则身处东南亚,支持学生创业并参与 Web3 教育倡议。为以太坊和更广泛的 Web3 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用户。他表示正因为该团队的组成多样性,该专案才能在发展中国家大放异彩。
将推 BTC 与 Manta 再质押,创办人透露 Manta 走向 Solana 与以太坊的桥梁?
而谈到技术方面,Manta 从未将自己局限於单一的 zk 技术。他们的策略是不断与其他基础建设合作,为开发者与用户提供更好的平台。这样专注于新兴技术,且适应力极强的行动正对应 Manta 是不断蜕变的精神。
Victor Ji 提到早在 2020 年,他们就在 Polkadot 上构建了 zk 技术堆栈,比以太坊的 zk Layer 2 发展领先两年。到了 2023年,Manta 转向以太坊 Layer 2,成为首批使用 Celestia 作为数据可用性(DA)rollup 的专案之一。近来的创新则是如 MultiDA、CeDeFi 和 Gas Gain 等。
未来将推出 BTC 与 Manta 再质押资产,利用这些资产提升 Manta 的经济安全性,将提款时间从三天缩短至不到一小时。除了以太坊的 EVM,他们也计划支援 Solana 的 SVM,结合两个生态系统的优势。笔者补充:从近来的趋势来看,或许 Manta 会想像 Movement 连接 Move 与 Solidity 一样,成为 Rust 及 Solidity 的桥梁?
最后 Victor Ji 仍信心喊话 Manta 虽然只有四年,但既年轻又成熟。他们有信心变得更强大,而不是又一个上市即巅峰的专案。许多以太坊项目过于专注基础设施研究,忽略用户。而 Manta 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将新用户带入以太坊与 Web3,同时拥抱更广泛 Web3 生态中的新兴技术。
他也趁机调侃:「与 Polkadot 上那些三年规划导致基础建设过时的专案不同,Manta 专注于每季度推出用户驱动产品的更新。这种敏捷方法确保我们始终走在最前端。我们的承诺始终不变:将新兴市场的用户带入以太坊与 Web3,采用尖端技术,并持续不懈地发展。」
这篇文章 「Manta 究竟不只是 L2?」Manta 创办人大谈专案发展,或成 Solana 与以太坊桥梁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